事工的神學異象

出自è�–經的書和佈é�“

跳轉到:導航, 搜索

相關資料
More 作者: The Gospel Coalition
作者索引
More 對於 教會領導
主題索引
關於本翻譯
English: Theological Vision for Ministry

© The Gospel Coalition

Share this
我們的使命
這翻譯是出版的福音翻譯,這是一個在線部存在以福音為中心的書籍和文章可免費獲得在每一個國家和語言。

了解更多 (English).
如何幫助
如果你說英語好,你可以幫助我們的志願者翻譯

了解更多 (English).

作者: The Gospel Coalition 對於 教會領導
部分 Foundational Documents 系列

翻譯: The Gospel Coalition

這不是一份我們信仰教義的大綱 (參看認信聲明),而是關於我們意圖怎樣以忠於聖經和神學,來推展基督教的事工和與我們的文化互動的聲明。

(1) 我們應如何回應真理的文化危機呢? (知識論的問題)

自從啟蒙運動的開始,數百年來廣泛地認同真理 (能以言詞真實地表達真相)是的確存在和可知的。人相信單靠自己的理性是能夠客觀地知道真理。最近,後現代主義提出對這套假設的批判,主張在尋求知識時,我們實際上並不是客觀的,而是透過我們的個人經驗、興趣、情感、文化偏見、語言限制、和有關係的社群來解釋資料。後現代主義告訴我們,聲稱有客觀性是傲慢的,而且這樣會無可避免地導致社群之間的衝突,因為它們對真相何在都有不同的觀點。他們說,這些傲慢正解釋了現代許多不公義和戰爭的部分原因。然而,後現代主義的反應亦有另一方面的危機:它最尖銳的聲音,就是堅持要以一種更謙虛的”容忍” 和包容不同的主觀多元主義,來取代客觀真理的聲稱。這多元主義經常會陷入沼澤中,而無法容許任何”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的固土。這樣的觀點,只是一個以主觀塑造真理的陣營,卻不能容納與真相一致的真理。我們應如何回應這個真理的文化危機呢?

a. 我們肯定真理是與真相一致的。我們相信那曾向使徒和先知默示的聖靈,也住在我們裡面,以致我們這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人,能夠接受和明白神所啟示的聖經,並能掌握聖經的真理是與真相一致的。聖經的陳述是真實的,因為這都是神的話語,並且是與真相一致,縱使我們對這些真理的知識 (甚至我們向別人證實的能力) 總是不完整的。啟蒙運動相信有透徹的客觀知識,將人自己的理性變成為偶像。但否定有純客觀知識的可能性,並不表示失去了與客觀真相一致的真理,雖然我們若沒有主觀的元素就不能知道這些真理。參看認信聲明 (2)。

b. 我們肯定真理是由聖經傳達的。我們相信聖經中充滿著真理的陳述,聖經所有的說話都是完全真實和權威性的,但聖經的真理是不能盡以一系列的定理來表達。它包括有不同種類的記述、隱喻、和詩歌,它們都不能盡然地淨化為教義的命題,但卻能向我們傳達神的旨意和意念,使我們變成祂的樣式。

c. 我們肯定真理是與對神的生活一致的。真理不單是在理論上一致,亦是一個約的關係。聖經的啟示不單為人所知,更是要活出來的 (申 29:29)。聖經的目的是要在我們裡面產生智慧,來活出一個完全順服神的真相的生命。故此,真理就是透過聖經和聖靈的斡旋,使我們整個生活能與神的心、話語和行動一致。若消除了聖經真理命題的本質,將會嚴重地削弱我們持守、保衛、和解釋福音的能力。但若只是以定理來講論真理,亦會削弱我們對道成肉身的兒子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的欣賞,對敘述和故事傳達的能力,和對真正活出與神一致的真理的重要。

這真理的異象如何塑造我們。 (1) 我們採取一種”溫和”的真理一致理論,比一些較舊的福音派主義較少著重優勝的態度。但我們亦拒絕一種視真理為某一特定信仰群體內部的自圓其說的看法。故此我們希望以適當的謙卑來保持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 的原則。(2) 雖然真理是命題式的,這真理不單要相信,也要被接受為用作敬拜和智慧的實踐。這種平衡,塑造我們對門徒訓練和講道的理解。我們想鼓勵人對純正教義的熱衷,但我們知道基督徒的成長不單是理念的傳遞。基督徒的成長只能發生在當整個生命在群體裡的實踐而被塑造 — 包括禱告、洗禮、聖餐、團契、和宣講神話語的事工。(3) 我們對神真理的理論知識,縱使準確亦不會完全,然而我們有把握聖經所告訴我們的是確實的 (路1:4)。我們是透過聖靈的能力,以充足的信心和確據接受福音的話語 (帖前 1:5)。 (2) 我們應如何讀聖經? (解經問題)

a. “連貫”整本聖經的讀法。連貫地讀整本聖經,就是辨明聖經唯一基本的寫作主線是神的拯救故事 (如路加福音24:44),並且聖經中的主題 (如立約、王權、聖殿)都貫徹每個歷史階段和正典的每個部份,以耶穌基督為高峰。從這角度看,福音就是創造、墮落、拯救、復和。它提出拯救的目的,亦即重新的創造。正如我們在認信聲明 (1)所認信:神護佑達成祂永善的目的,為自己救贖一群子民和修復已墮落的創造,回到稱讚祂榮耀的恩典。

b. “橫跨”整本聖經的讀法。橫跨地讀整本聖經,就是收集它的宣告、召喚、應許、和真理的宣稱,將這些思想分類 (如神學、基督論、末世論),並且將它所教導的,撮要地達至一致的理解 (如路加福音24:46-47)。從這角度看,福音就是神、罪、基督、信心。它提出拯救的途徑,亦即基督代贖之工和我們以信心接受的責任。正如我們在認信聲明 (7)所認信: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代表及代替者,以至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

這樣的讀經法如何塑造我們。(1) 今天許多人(但不是所有的)以第一種為主要的讀經方法 — 即連貫整本聖經的讀法 — 較多集中在罪和拯救的團體意義方面。十字架主要被看為是犧牲的服務和勝過世間力量的榜樣,而不是為我們罪孽的代替和挽回。諷刺地,這種方式可以變成非常律法主義的。原本應該叫人透過恩典的信息來得到個人的改變,卻變成了叫人加入基督徒的群體和王國的計劃去解放這世界。這樣的重點是以基督教作為生活的方式,而失去了以個人信心所接受在基督裡血贖的身份。這種不平衡,導致缺少著重有力的傳福音和辯道、釋經講道、和對重生新生命改變的標記和重要性。(2) 另一方面,較舊的福音派主義(雖然不是所有都是)傾向於橫跨地讀整本聖經。結果它是更加個人主義,幾乎只是集中在個人的改變和安全通往天堂的路。並且,它的講道雖然是釋經的,但有時卻忽略了強調聖經所有的主題如何在基督和祂的工作裡達至高峰,卻只強調一些倫理守則。這種不平衡,亦導致很少著重為貧窮和受壓迫的人伸張正義與慈惠工作的重要性,也甚少在藝術和商業等文化的出產上榮耀神。(3) 我們不相信這兩個讀經方式是互相矛盾的,雖然今天有許多人令到它們互相反對。相反地,我們相信兩者對掌握聖經福音的意思是最佳的配合。福音就是宣告透過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神以祂的恩典與人和好,並以祂的榮耀和為著祂的榮耀更新整個世界。

(3) 我們應如何與周圍的文化相處? (處境問題)

a 透過抗行文化: 我們要成為不單支持每個基督徒與神同行,更要藉神的話和聖靈模造他們成為另類社群的教會 (參看以下5c)

b 為共同的益處: 若教會只是抗行主流文化的價值是不足夠的,我們必須是為了共同的益處而抗行文化。我們盼望能在周圍的文化中顯明的分別出來,同時亦因這分別的身份,犧牲服侍鄰舍和甚至敵人,致力於為人現在和永恆的興盛。故此,我們不以集體的崇拜為與外界的主要接觸點,卻期望以言語和行動去愛鄰舍、在爭取和平、安全、和福利時與他們接觸。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將會是世界的”鹽”和”光” (維持和改良生活條件,以我們的生活模式向世界表達神的榮耀;太5:13-16)。正如昔日被擄的猶太人,蒙召去愛和為巴比倫求平安(耶29:7),基督徒今日也是”在被擄之中”的神的子民 (彼前1:1,雅1:1)。神的子民應該在他們地上的城市裡作最好的市民(耶29:4-7)。然而,我們對於在文化上的影響不會過於樂觀或過於悲觀,因為我們知道當我們跟隨那位為敵人捨棄生命的主去影響社會時,我們將受到逼迫 (彼前2:12)。

與文化這樣的關係如何模造我們。(1) 我們相信每樣基督教的表達,都需要正確地對個別的文化有適當的處境化。沒有任何基督教的表達是四海皆準和非歷史性的,但我們永不願意受文化的影響而在福音的真理上妥協。怎樣保持平衡呢?(2) 答案是我們不能將福音抽象地處境化,當作思考的實驗。如果教會是為人短暫和永恆的好處而抗行文化,它就會保衛自己對抗抽離文化的律法主義和過份容納的妥協。若我們尋求服侍而不是權力,我們就會對文化產生顯著的影響;但若我們所尋求的是直接的權力和對社會的操控,我們將諷刺地仿傚了那些我們想改變的財富、地位、和權力的偶像。(3) 福音本身持有合誼處境化的關鍵。如果我們過份處境化,則表示是過份想得到文化的接納、對福音缺乏信心。若我們不夠處境化,則表示我們是過於想被困在自己的次文化中、缺乏了福音的謙卑和對鄰舍的愛。 (4) 福音獨特之處在何呢?

這福音獨特地以謙卑與盼望、温柔和勇敢來充滿基督徒。聖經的福音與傳統的宗教及世俗主義有明顯的分別。宗教的運作原則是:”因為我順從,所以被接納”,但福音的原則是:”我因基督而被接納,所以我順服”。因此,福音與”非宗教”和”宗教”都不同。”非宗教”是你能以違背神的律法,或”宗教”是透過守律法來賺取拯救,以尋求成為自己的”主宰和救主”。

非宗教和世俗主義,偏向鼓吹自勵、不受批判、和”自尊”。宗教和道德主義,則令人受壓在不可能持守的道德標準之下。相反地,福音使我們謙卑和同時得到肯定,因為每一個在基督裡的人,都既是稱義的、又是罪人。我們難以相信自己是更虛假和有罪,但同時我們被愛和被接納亦遠比我們所能盼望的更多。

世俗主義偏向令人自私和個人化。宗教和道德,一般亦偏向與其他群體分隔和自義 (因為他們以為是靠自己的成功賺取拯救的)。但恩典的福音是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這人當我們還是他的敵人時為我們死,除去自義和自私,並且將它的成員轉往服侍人,為著所有人(特別是貧乏的) 短暫的興盛和他們的拯救。它感動我們去服侍他人,不因他們是值得,只因基督服侍了我們 (可10:45)。

世俗主義和宗教,令人因懼怕 (後果)和驕傲 (自我擴張的慾念)而遵守行為的規範。福音推動人過聖潔的生活和事奉,乃是出於感恩的喜樂和在神裡面榮耀的愛。

(5) 什麼是以福音為中心的事工?

就是有以下的特點:

a. 滿有能力的集體崇拜: 福音將我們與神的關係,從敵意或奴役的順從轉為親密和喜樂。因此,以福音為中心的事工,主要的動力是敬拜和懇切的祈禱。在集體崇拜中,神的子民接受到一種特別生命更新的視野,就是神的配得和榮美,然後以神所配得的表達獻回給神。集體崇拜的核心是神話語的職事,講道應以釋經 (解釋聖經的經文)和以基督為中心(闡釋所有聖經的主題,以基督和祂的救恩為高峰)。它終極的目標不單是教導,而是帶領個人及整體的受眾來敬拜神,以加強他們內在的生命去履行神的旨意。

b. 有效的佈道: 由於福音 (不像宗教道德主義)所產生的子民,不會藐視那些與他們不同意見的人。一間真正以福音為中心的教會,是應該充滿著這樣的會友,他們智慧地以基督和祂的拯救對應人的盼望和渴求。我們對教會的異象,是要能看見富有的與貧窮的、教育程度高的或低的、男女老少、已婚未婚、和各種族,在生命上的改變。我們希望能吸引那些極之世俗和後現代的人,又能接觸到有宗教信仰的人和傳統的人。因著這群體的吸引和他們的謙卑,一間以福音為中心的教會,應該在各方面歡迎人來探索和瞭解基督教的信仰。它將不多作令人”舒適”的事,但會致力於闡明它的信息。此外,以福音為中心的教會,將有趨勢以植堂為最有效的佈道方法之一。

c. 抗行文化的群體: 由於福音除去懼怕和驕傲,原本在教會以外水火不容的人,也能在教會內共處,因為福音將我們指向一個為敵人死的人,產生了彼此服侍的關係,而不是自私的。由於福音呼召我們聖潔,神的子民就活在愛的契合中,彼此守望和紀律。故此,福音產生了一個與任何周圍的社會迴然不同的群體。

關於性方面,教會應避免世俗社會對性的偶像化,和傳統社會對性的懼怕。由於這個群體是很實際地愛護和關心它的成員,所以聖經中的貞潔是有意義的。它教導成員將身體模造成福音的形狀 — 在異性的婚姻以外守貞節,在婚姻以內忠貞和喜樂。

關於家庭方面,教會應肯定一男一女的婚姻才是好的,呼召他們以終身的忠誠來事奉神,反映出神誓約的愛和教訓兒女神的道。但同時亦肯定暫時或終身獨身事奉基督的好處。教會應以憐憫的群體和家庭,圍繞所有在性方面墮落和痛苦的人。

關於錢財方面,教會的成員應參與革新的經濟分享,以至”內中沒有一個缺乏的”(徒4:34)。這種分享亦提倡慷慨地在時間、金錢、關係、和居住的地方上委身,以增進社會的公義,回應貧窮的、受欺壓的、移民、和在經濟及身體上貧乏的人的需要。

關於權力方面,教會應該在被分隔於基督的身體以外的各種族、階級、和年代的人中,有可見的委身,去分享權力和建立關係。在實踐上的證據,就是我們的地方教會,愈加歡迎和接納所有的種族和文化。每間教會應尋求在其會眾和領袖中,反映出社區的多元化。

d. 信仰與工作的結合: 聖經的福音不單是為個人的赦罪,更是整個創造的更新。神將人放在樂園裡是要為著祂的榮耀、大自然和人的群體的豐盛,去培植這物質的世界。神的靈不單改變個人 (約16:8),更要更新和培植地面 (創1:2,詩104:30),所以基督徒不單以傳講神的話來榮耀神,亦要透過他們在農業、藝術、商業、政府、和學術上的職業,來榮耀神和促進大眾的益處。太多基督徒學會了在工作裡將他們的信心或信仰封閉起來,福音便被視為是一種尋求個人平安的途徑,而不是世界觀的基礎 (對現實全面的解釋,也影響我們所作的一切)。但我們對教會有一個異象,就是要裝備會友去想出福音的含意:如何做木工、通渠、輸入資料、護理、藝術、商業、政府、新聞從業、娛樂、和學術等工作。這樣的教會不單支持基督徒參與文化,亦幫助他們在貿易和專業裡以出色、優異、和互相守望地工作。從我們對福音的理解,發展出仁愛、創意、和優良的商業環境,正是藉聖靈的能力給神的創造帶來一些復原工作的一部份,為的是在。從藝術中帶出基督徒的喜樂、盼望、和真理,亦是這工作的一部份。我們這樣做,是因為神福音的引領,雖然我們也知道最終萬物的復立,要等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親身的再來,才完全地實現 (認信聲明–13)。

e. 公義與慈愛的實踐: 神創造了靈魂和身體。耶穌的復活亦顯示了祂要救贖屬靈的和物質的。故此,神所關注的不單是靈魂的拯救,也是為救援貧窮、饑餓、和受到不公義對待的人。福音讓我們看見,我們所有的財富 (甚至是我們辛苦賺取的),最終都是從神而來和我們不配的禮物。因此,人若不將他的財富慷慨地施與他人,這不單是缺乏憐憫,更是不公義。基督透過失去,為我們贏得拯救;透過軟弱和服侍,成就權能;將一切捨去,使我們富足。那些接受祂救恩的人,並非剛強和完全的,而是承認他們是軟弱和失落的。我們不能在看見貧窮和受欺壓的人時,只是無情地叫他們自己脫離困境,耶穌並不是這樣待我們的。福音以慈愛和憐憫,取代了我們面對貧窮人時的優越感。基督教會除了呼召個人得救和新生之外,亦必須要在鄰舍中服務,來作成公義與和平。我們必須要致力於永恆和普及的益處,無論鄰舍會否如我們一樣地相信,也要讓他們看見我們犧牲地愛他們。對貧窮和弱者的冷漠,是表示我們尚未真正的掌握我們的拯救純粹是恩典。 結論

我們以上所概述的事工是較為稀有的。有很多以”尋索導向”的教會幫助人尋找基督。有很多教會以積極參政來投入文化。有增長快速的靈恩運動,強調榮耀和熱烈的集體敬拜。有很多會眾強烈地關注教義的嚴謹和純正,而極力與世界分開。也有很多教會是革新地委身於貧窮和邊緣群體的需要。

然而,我們甚少看見個別的教會如我們在此所概述的,具備完整結合福音的平衡。教會在神的恩典裡,已有一些令人鼓舞的明亮小點,但我們仍未見這個以福音為中心的事工,成為廣泛的運動。我們相信這樣的平衡,將會產生更多的教會,能夠有活潑和神學穩固的講道,有力的佈道和辯道,和教會的增長與植堂。它們將強調悔改、個人的更新、和聖潔的生活。同時,這些教會亦將投入一般人的社會結構,以藝術、商業、學術、和政府參與文化,呼召革新的基督徒群體分享財物、資源、和接納貧窮與邊緣的人。在每間地方教會裡,所有這些重點將被合併起來,並且各人彼此堅固。

有什麼能夠帶動一個以福音為中心的教會運動呢?最終的答案是神一定要為祂自己的榮耀,回應祂子民懇切、特別、和得勝的禱告而賜下復興。但我們相信在神最終作工前仍有若干步需要踏出。如果我們能在真理的本質、如何最好的研讀聖經、我們與文化的關係、福音的內容、和以福音為中心的事工上合一,那就會有很大的希望了。我們相信這些委身將驅使我們對聖經、對聖經的基督、對基督的福音煥然一新。我們將開始透過神的恩典,在能力上長進,如同教會”行出乎合福音的真理” (加2:14)。我們為自己的罪和失敗羞愧,亦為蒙赦罪而感恩不盡,並渴望重新得見神的榮耀和具體地效法祂的兒子。